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阿拉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多维度的节能管理体系。从强制性标准到激励性措施,从技术规范到监管机制,阿拉尔市正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
政策框架体系化
阿拉尔市住建局以《第一师阿拉尔市热力管理办法》为基准文件,确立建筑节能制度框架。该办法明确要求新建建筑优先采用天然气、地热源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占比不得低于70%。在技术标准层面,《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将节能设备安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指标纳入工程验收强制性标准,形成覆盖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链条。
配套政策体系中,《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的目标。通过分阶段设定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既有建筑改造面积等量化指标,建立可追溯、可考核的推进机制。这种政策设计既对标国家战略,又结合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节能路径。
技术标准精细化
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方面,阿拉尔市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区域性技术规范。参照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经验,对屋面传热系数限定在0.25-0.40 W/(m²·K)区间,外墙保温材料要求达到A级防火性能。具体项目实践中,塔里木高级中学外立面改造工程采用岩棉复合保温系统,实测热阻值较传统工艺提升40%。
节能技术选择上形成“因地制宜、分层推进”策略。新建投资项目强制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商业建筑推广地源热泵技术,既有建筑改造重点实施外窗节能改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污水处理厂光伏一体化项目,年发电量已达建筑总能耗的18%。这种梯度化技术路线既保证节能效果,又避免“一刀切”增加企业负担。
监管机制动态化
住建局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将建筑节能纳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必查项。2024年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对12个未达标项目下发整改通知书,3家施工单位被纳入信用惩戒名单。动态监管平台接入156个在建项目能耗数据,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
在权责划分方面,明确供热企业负责公共管网节能改造,业主单位承担建筑本体能效提升责任。棉检中心办公楼改造项目通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企业投资160万元更新空调系统,通过节约电费分成实现投资回收。这种市场化机制破解了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资金瓶颈。
既有建筑改造精准化
针对全市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建立“诊断-设计-改造-评估”技术流程。在十二团医院改造中,采用外窗Low-E玻璃更换、屋面绿化、分户热计量改造组合方案,实现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6%。改造资金筹措方面,形成“财政补贴+专项债券+居民自筹”多元投入模式,2024年已落实改造资金1.2亿元。
对于工业建筑,重点推进生产系统与建筑本体协同节能。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纺织企业通过厂房光伏屋顶、余热回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改造,年节约标煤3200吨。这种生产与建筑能耗的联动改造模式,入选住建部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可再生能源深度化
在太阳能应用领域,制定《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标准图集》,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光伏覆盖率不低于30%。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新建住院楼采用碲化镉薄膜光伏幕墙,年发电量达48万千瓦时,占建筑用电量的35%。地热能开发方面,塔门镇辣椒加工厂利用地下150米地热资源,实现冬季供暖能耗零碳化。
建立可再生能源项目后评估机制,对已建成5年的12个光伏项目开展运行效能审计。数据显示,采用双面组件+智能跟踪系统的项目,发电效率较固定式系统提升22%。这些实证数据为后续技术选型提供决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