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成都房地产市场迎来新一轮政策调整,这座新一线城市再次释放出激活住房消费的积极信号。新政在限购松绑与公积金优化方面打出组合拳,既回应了市民改善性需求,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保持"房住不炒"主基调下展现政策温度。
限购区域动态调整
此次调整最具突破性的是取消高新南区单独限购政策。作为成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高新南区自2018年起实施全域限购,新政将其纳入全市统一限购体系,意味着户籍居民可在全市范围内跨区购房。数据显示,政策发布后高新南区二手房咨询量激增40%,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
区域政策差异化特征更加突出。除天府新区直管区、高新西区等核心区域外,二三圈层区域全面取消限购。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振波指出:"这种分圈层调控既保障核心区房价稳定,又通过释放外围区域购买力促进产城融合,特别是对青白江、新津等产业新城形成利好。
购房资格阶梯放宽
针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力度空前。取得蓉城英才卡的高层次人才,购房不再受社保年限限制,且可享受优先摇号。成都人才发展研究院统计显示,该政策覆盖的A、B类人才中,已有32%表示考虑年内置业,较政策前提升18个百分点。
普通居民的购房门槛同步降低。非户籍居民社保缴纳年限由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社保补缴认定范围扩大至近6个月。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周非户籍购房占比从19%攀升至27%,特别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省内购房者增加显著。
公积金多维升级
贷款额度计算方式迎来重大变革。从单一缴存基数核算改为"缴存基数+账户余额"双轨并行,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90万元。以月缴存2000元的职工为例,原政策最高可贷60万元,现通过余额补充最高可增加30万元额度,有效缓解首付压力。
使用范围突破传统边界。既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费用,又开通了公积金直付房租通道。西南财经大学住房金融研究中心测算,仅租房提取政策每年可释放约15亿元资金,惠及20万新市民群体。
市场效应逐步显现
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市场格局。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新政实施首月改善型住宅成交量环比增长45%,90-12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提升至58%。开发商推盘策略同步调整,主城区改善项目入市量增加30%,部分项目取消精装溢价转为毛坯销售。
二手房市场呈现量价分化特征。链家数据显示,高新南区次新房挂牌价保持平稳,而外围区域议价空间扩大至5%-8%。成都房地产经纪协会秘书长李明认为:"这种分化恰恰说明政策在促进房屋流通的守住了防范投机炒作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