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养老院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信息公开与网站内容更新的合规性已成为机构运营的关键环节。网站不仅是养老机构对外展示服务能力、吸引潜在客户的窗口,更是履行法律义务、保障老年人及家属知情权的渠道。从备案信息公示到服务承诺的规范性,从隐私保护到广告宣传的边界,每一项内容更新都需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避免因信息失真或违规宣传引发法律风险。
一、备案信息与资质公示
养老机构的合法运营资质是网站内容的基础。根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九至十三条规定,无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均需在收住老年人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民政部门备案,且备案信息需包含机构名称、床位数量、服务设施面积等核心数据。网站须在显著位置公示民政部出具的备案回执,以及《食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提供医疗服务)等相关证照,确保资质信息真实可查。
动态更新备案变更信息同样重要。例如机构名称变更、服务场所迁移或床位数量调整,需依据办法第十三条要求,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向原备案部门提交更新材料。2023年北京某养老院因未及时更新迁址信息,导致家属依据网站地址寻访未果,被法院判定“未尽告知义务”,承担违约责任。这类案例提示,网站信息时效性直接关系法律责任的界定。
二、服务承诺与协议条款
网站公示的服务标准需与线下实际履行严格一致。《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服务协议必须包含护理等级、收费明细、争议解决等九类条款。实践中,部分机构为吸引客源,在网站标注“24小时医护监护”,但实际协议中限定为“定时巡检”,这种宣传与合同条款的偏差已构成虚假承诺。2024年上海法院判决的典型案例显示,此类行为可被认定为欺诈,需三倍赔偿服务费用。
服务项目的医学表述更需谨慎。某养老机构网站曾使用“专业糖尿病康复治疗”用语,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被卫健委依据《关于严禁养老机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服务的通知》处以10万元罚款。这警示网站内容应严格区分生活护理与医疗行为,涉及针灸、输液等医疗服务时,必须公示合作医疗机构的资质证明。
三、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老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是网站运营的高压线。《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健康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收集时需取得单独同意。网站收集入住评估表、体检报告等资料时,必须设置独立的授权弹窗,且不得默认勾选同意选项。2024年浙江某养老院因未经授权在网站展示入住老人康复视频,被网信部门依据第五十条处以行政处罚。
数据存储与传输环节的合规同样关键。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养老机构网站需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特别是涉及健康档案的数据库,应至少达到二级等保标准。2025年实施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若干规定》第七条进一步要求,智能照护设备采集的数据需本地化存储,未经脱敏不得云端同步。这对网站连接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适老化与无障碍设计
网站建设需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质性要求。页面设计应满足《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体系》标准,包括字体放大至24px以上、色彩对比度不低于4.5:1、关键功能按钮摒弃纯图标设计等。2024年工信部通报的专项整改中,37%养老机构网站因未提供语音朗读功能被责令限期改造。
信息呈现方式也需考虑老年群体认知特性。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2023年调研发现,采用分段式信息架构(每段不超过3行)的网站,老年用户操作错误率下降62%。这意味着在更新内容时,应避免大段文字堆砌,转而采用问答式排版,配合示意图解构复杂业务流程,例如备案手续的办理流程图解就比纯文本说明更易理解。
五、广告宣传与责任规避
宣传用语的法律边界需严格把控。《广告法》第九条规定,不得使用“最佳”“首家”等绝对化用语。某连锁养老品牌因在网站标注“长三角护理水平第一”,2024年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为虚假宣传,处罚金额达广告费用的四倍。合规做法是采用第三方评测数据,如注明“2024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五星级认证”并附证书编号。
风险提示条款的设置往往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网站展示环境照片时,应在角落标注“具体房间布局以实地参观为准”;服务价格表需添加“根据护理等级动态调整”的说明。北京朝阳法院2023年审理的案例表明,未标注免责声明的环境效果图,可被认定为合同组成部分,机构需对实景差异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