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赤壁市以多业务场景网站建设为切入点,将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文旅、政务、民生、交通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这些网站不仅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更以场景化思维打通服务链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智慧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旅融合: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
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的数字化改造堪称典范。东风宴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还原古战场风貌,游客在官方网站可360度查看建筑布局、预约文化体验活动,网站集成了VR导览、智能票务、非遗商品电商等功能模块,实现"一部手机游赤壁"的便捷体验。据项目建设方披露,该网站上线后景区游客停留时长提升40%,二次消费占比增长28%。
羊楼洞古镇的智慧化升级则采用"数字孪生+场景营销"模式。其官方网站不仅展示茶道文化历史,更开发出"云制茶"互动程序,用户可通过模拟制茶工序生成个性化茶品并在线订购。配合线下文旅酒店预订系统,网站串联起住宿、餐饮、手作体验等12个消费场景,形成茶旅融合的数字闭环。这种虚实结合的模式,使传统文旅资源焕发新生,2024年该网站带动古镇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5%。
智慧政务:打造全周期服务平台
赤壁市门户网站构建起"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矩阵。网站将42个部门的580项服务事项整合为18个主题场景,运用智能问答机器人实现7×24小时政策咨询。特别是在住房保障领域,网站创新推出"安居赤壁"专题,集成租赁房申请、人才购房补贴计算、公积金调基查询等18项功能,2024年累计办理业务2.3万件,减少群众跑动12万人次。
企业服务平台则通过大数据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网站搭建的"惠企政策雷达"模块,可根据企业注册信息智能匹配可申报的46类政策红利。湖北泽瀚实业通过该平台3天内完成技改补贴申领,较传统流程提速83%。统计显示,该平台上线后企业办事材料精简62%,审批时限压缩75%,成为湖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标杆项目。
民生服务:编织数字化生活网络
在交通出行领域,"赤壁行"APP重构了全域公交服务体系。该平台整合城乡公交、旅游专线、客货邮一体等9种出行方式,运用AI算法实现动态班次调整。特别开发的"微公交"预约系统,通过宇通定制化小型电动车解决偏远村组"最后一公里"难题,使144个行政村实现公交覆盖率100%。数据显示,智慧公交系统年节约运营成本770万元,市民出行满意度达98.6%。
健康医疗场景的数字化突破体现在"赤壁健康云"平台。该网站打通全市23家医疗机构数据,患者就诊记录、检验报告实现跨院调取。疫情期间开发的防控一码通系统,集成健康码、疫苗接种、核酸结果等数据,日均处理查询请求12万次,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这种"数据多跑路"的模式,使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4%。
社会治理:构建城市智慧中枢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构建包含5.14亿条数据的城市信息模型(CIM),赤壁市实现60万条空间数据编码赋码,不动产登记率先应用三维电子证照。2024年7月发放的首本三维不动产权证书,嵌入了建筑BIM模型和产权流转记录,成为全国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样本。
综治信息平台则开创了"数字网格"治理新模式。该系统整合信访接待、应急指挥、矛盾调解等9大功能模块,通过74个高点双光谱云台实现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火灾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在民生诉求处理方面,平台建立"群众点单-AI派单-部门接单"闭环机制,2024年办结率100%,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1.8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