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肇庆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作为“中国柑桔之乡”的肇庆四会,率先将AI数字人“小桔”应用于农业知识服务与电商直播,不仅节省了200%的人力成本,更开创了虚拟主播助农新模式。这种以AI技术重构内容生产链的实践,正在成为肇庆企业突破传统营销桎梏、实现降本增效的密钥。
技术融合:构建智能内容生态
肇庆企业的AI内容自动化并非单一技术应用,而是通过多模态技术融合构建智能生态。广州虚拟动力为四会桔业打造的3D数字人“小桔”,整合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技术,形成覆盖种植技术、品牌历史、产品溯源等垂直领域的知识体系。这种技术架构不仅实现24小时智能问答,更通过语义理解优化算法,使交互准确率提升至97.6%。
在技术落地方向,肇庆移动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其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通过消化近百G医学文献,构建起覆盖临床诊断、健康宣教的知识库体系,日均处理门诊数据3000余条。这种技术路径为企业网站的知识服务系统提供了可复用的模板——将行业数据深度清洗后注入AI模型,形成动态更新的智能内容中枢。
场景创新:多维度应用落地
AI内容生成在肇庆已突破简单的文本生产,向沉浸式交互场景延伸。四会桔香数字馆的线下一体机,通过数字人“小桔”实现三维空间的内容演绎,将砂糖桔生长周期、种植技术转化为可视化叙事。这种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的运用,使企业网站内容从平面图文升级为可交互的数字孪生体验。
在电商领域,AI内容生成展现出更强的商业价值。数字人“小桔”的直播系统采用情感计算技术,能根据实时弹幕调整话术策略,其带货转化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8%。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推出的“兰先生”AI对话机器人,则通过整合2000余个兰花知识节点,形成智能客服、产品推荐的闭环服务。这些实践验证了AI内容生成在用户画像分析、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工具适配:行业特性深度耦合
肇庆企业在工具选择上强调行业适配性。政务领域的DeepSeek大模型部署,采用昇腾910B算力平台实现数据本地化处理,确保敏感信息不外流。而制造业企业更倾向采用RPA+AI的内容生成方案,如某汽配企业通过流程挖掘技术,将产品说明书生成效率提升20倍。
工具组合策略也呈现差异化特征。文化类企业多采用3D建模+语音合成技术,如“小桔”的形象设计以砂糖桔为原型,结合岭南文化元素形成视觉标识;生产型企业则偏好文档智能处理工具,某建材企业利用OCR+NLG技术,实现检测报告自动生成与多语言转换,将文档处理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15分钟。
生态培育:政策与人才双驱动
肇庆市科技局2024年启动的AI应用场景供需对接计划,为企业内容自动化提供政策支撑。该计划通过征集民生服务、城市管理、产业发展三大类场景需求,已促成14个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在人才储备方面,蓝云教授团队开展的DeepSeek技术培训覆盖近万人次,其提出的“AI+政务四阶段论”为内容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正在形成。华南农业大学与本地农业企业共建的“AI内容实验室”,开发出作物生长模型自动注释系统,可将农技论文转化为可视化操作指南。这种知识转化模式不仅提升企业网站的专业性,更创造性地解决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