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流量增长趋势
统计周期内自然流量增幅需达到15%以上,且与核心关键词布局呈正相关
对比优化前后流量曲线,重点观察高价值页面(如产品页/服务页)的流量增幅是否高于全站均值
二、关键词排名质量
核心业务词TOP3排名数量增长20%以上,且长尾词覆盖率提升30%
监测品牌词与非品牌词流量占比变化,理想比例控制在3:7区间
三、流量质量指标
跳出率需稳定在45%以下,每用户会话时长超过2分30秒为优质信号
对比付费流量与自然流量的页面转化率差值,SEO流量转化率应高出20%+
四、流量来源结构
搜索引擎流量需占全站总流量50%+,其中百度/谷歌等主渠道流量占比波动不超过±5%
直接访问流量增幅需与品牌词搜索量增长同步,偏差超过15%需排查刷量风险
五、页面级转化追踪
高流量页面的询盘转化率需达3%基准线,每提升0.5%对应SEO价值增长
着陆页二次点击率(用户访问首頁后继续浏览≥3页)需超25%
六、时间维度对比
采用同比(YoY)而非环比(MoM)分析,规避季节性波动干扰
重大算法更新后(如百度飓风3.0),需建立30天数据缓冲期再评估
七、异常流量识别
单日流量突增50%+时,需核查:
▸ 是否来自新索引页面的合理增长
▸ 是否存在异常IP段集中访问(如同一C类IP访问占比超5%)
注:以上所有指标需在持续优化3个月后评估,短期(<30天)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